【社会事务】关于阜新市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规划

日期: 2020-09-25 浏览量:503 来源:阜新市民政局 责任编辑:杜瑞鑫 文字大小:

依据《关于推进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的通知》(辽民发〔201971号)和《2020年全省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要点》(辽民发〔202018号),市民政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2020年阜新市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阜民发〔202062号)(以下简称方案),按照《方案》明确的主要任务、标准要求、完成时限,各县(区)民政局结合实际,会同林草、自然资源、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制定了建设规划。综合各县(区)情况,市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惠民公益殡葬服务体系为出发点,以满足群众安葬需求、治理散埋乱葬、实行集中安葬、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遵循政府主导、惠民公益、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就近就便、规范管理的基本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快构建布局合理、服务便捷的农村安葬服务体系,助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二、发展现状

阜新市户籍总人口183.7万人,65个乡镇,622个行政村,现有各类公墓70个。其中,阜蒙县35个乡镇,383个行政村,有31个公墓。彰武县24个乡镇,184个行政村,有15个公墓。阜新市城市五区有6个镇,55个行政村,有公墓24个。其中,海州区韩家店镇9个行政村,有公墓3个;细河区四合镇11个行政村,有公墓7个,此外,城市公益性公墓、市北山公墓、海州公墓均坐落在四合镇九营子村;太平区水泉镇11个行政村,有公墓5个;新邱区长营子镇9个行政村,有公墓5个;清河门区河西镇7个行政村,有公墓1个;清河门区乌龙坝镇8个行政村,没有公墓。考虑到市城区(清河门除外)周边已有24个公墓,目前完全可以满足丧户的需求,建议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暂缓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待有需要时再和省厅协调建设。

阜蒙县有35个乡镇、1街道办事处、1个泡子农场,有383个行政村,涉农人口93万。其中三沿六区范围内有22个乡镇,60个村,涉及农业人口36万人。现有公益性公墓29家,可覆盖该25个乡镇,100个村,其中三沿六区范围内有18家公益性公墓,可覆盖有18个乡镇、64个村。根据常住人口千分之七死亡率、现有散坟存量等因素测算,为满足农村群众基本安葬需求,需要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43个,其中三沿六区范围内建设20个村级公益性公墓。

彰武县有24个乡镇,184个行政村,涉农人口35万。其中三沿六区范围内有13个乡镇,53个村,涉农人口约10万人。现有公益性公墓有14家,可覆盖15个乡镇、45个村,其中三沿六区范围内现有6个城乡公益性公墓,可覆盖6个乡镇、18个村。根据现有公益性公墓设施可安葬数量,常住人口千分之七死亡率、现有散坟存量等因素测算,为满足农村群众基本安葬需求,需要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24个,其中三沿六区范围内建设7个村级公益性公墓。

清河门区有2个乡镇,15个村,涉农人口2.12万人,其中三沿六区范围内有2个乡镇,15个村,涉农人口约2.12万人,仅有一个公墓,为满足农村群众基本安葬需求,需要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1个,其中三沿六区范围内建设1个。

三、规划原则

一是一次规划,分类实施。村级公益性性公墓总体规划要一次性完成,重点做好三沿六区范围内村级公益性公墓规划。按照一次规划,分类实施,分年建设的原则,逐步完成建设目标、任务。

二是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实事求是选择用地方式,区别对待实际问题,确定建设数量。坚持结合实际,不搞一刀切的问题导向,实行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示范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

三是节地生态,保护资源。新建村级公益性公墓要符合节约土地、保护山林、美化环境的要求,墓区建设不得采用硬覆盖,占地不超过5亩。合葬墓位面积不超过0.8平方米,单人墓位面积不超过0.5平方米,墓位间以绿化带相隔。提倡地面不建墓基、地下不建硬质墓穴,墓碑应体现小型化、多样化、艺术化,建设过程中,不推山,不砍树,注重绿化美化。

四是政府主导,公益属性。省、市财政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用省、市福彩公益金给于补助。每新建1个符合补助标准的村级公益性公墓补助15万元,其中省级福彩公益金补助10万元,市级福彩公益金补助5万元,其它部分由县(区)和乡镇自筹,但县(区)配套资金不得低于市级补助标准。

村级公益性公墓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补助为主,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自筹部分资金,鼓励社会力量捐资捐建,严禁社会资本合资合建。村委会负责管理,免费或低尝为村民提供安葬服务。

四、主要任务

(一)总体任务

2020年开始,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基本实现村级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农村群众的基本安葬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散葬坟墓迁移骨灰集中安葬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节地生态安葬工作取得进一步发展。

(二)具体任务

2020—2025年,全市共计划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68处,进一步完善殡葬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市本级、乡镇级、村级三级公益性骨灰安葬服务体系基本建设完成,充分满足覆盖范围的群众安葬需求。实现散坟整治集中迁移骨灰在村级公益性公墓免费安置,有效解决迁移骨灰的出口问题,散埋乱葬得到根本杜绝,各级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规范有序发展。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等节地生态葬式葬法在村级公益性公墓得到普遍推广,文明低碳祭扫蔚然成风优秀传统殡葬文化得到发展,丧葬陈规陋俗得到基本遏制,绿色环保的安葬理念深入人心。

阜蒙县、彰武县、清河门区按照几个比邻村建设一个公益性公墓的原则 2020—2025年全市共需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68处。

(一)阜蒙县:2020—2025年,共建设43个公墓。

2020年建设3个;2021年建设13个;2022年建设14个;2023年建设13个。

(二)彰武县:2020—2025年,共建设24个公墓。

2020年建设2个;2021年建设4个;2022年建设4个;2023年建设4个;2024年建设5个;2025年建设5个。

(三)清河门区:2020—2025年,共建设1个公墓。

2022年建设1个。

五、实施步骤

2020年全市建设5个试点公墓;

2021年全市建设 18个;

2022年全市建设18个;

2023年全市建设17个;

2024年全市建设5个;

2025年全市建设 5个。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各县(区)政府对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公墓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公益性安葬(放)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纳入当地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对各乡镇的绩效考核,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步骤,形成逐级落实推动的工作格局。同时,由民政部门牵头,积极会同财政、自然资源、林草、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协同推进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区)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站、微信等现代媒介及悬挂横幅、张贴标语、通告到村等传统方式,加大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和散埋乱葬整治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文明节俭、生态环保、集中安葬的新理念、新风尚。加强对村民的舆论引导,作为建设公墓重要环节来抓,扩大公益性公墓知名度,做好村民宣传发动工作。

(三)加强督导检查。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已经纳入政府考核及重强抓工作任务,逐级开展督促检查。各县(区)要抽调专人负责具体工作,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市民政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县(区)进行督导检查,对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行动迟缓,工作落实不力的县(区)进行通报,发现违法违规情况严肃处理。

(此件公开发布)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