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关于大力发展社区老年食堂,丰富完善养老助老服务设施的建议》(180号)答复

日期: 2025-05-15 浏览量:69 来源:阜新市民政局 责任编辑:蓝岚 文字大小:

王凤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社区老年食堂,丰富完善养老助老服务设施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2023年以来,阜新市围绕老年人的身边、床边、周边的服务需求,以社区食堂建设为切入点,不断丰富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努力将社区食堂打造成基层治理的新阵地,助推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幸福养老生活。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态势良好的社区食堂12家,服务群众超过25万人次,深受群众欢迎。

(一)科学规划布局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结合我局正在制作的老年地图,开展数据分析,摸清老年人分布情况、社区家庭结构等,寻找合适的布局点和群众敏感的价格区间,制定出台《阜新市社区食堂点位建设规划》,合理设置建设点位。二是完善政策引导。与相关部门研究出台《阜新市社区食堂扶持补助方案》,对现有试点食堂的补助政策进行合理扩面。对新建社区食堂的点位布局、老年人分布、运营模式等要素严格审核,审核通过后,纳入补助范围。探索闲置资产盘活新机制,充分利用闲置空间改建社区食堂。

(二)强化资金保障与政策扶持

一是制定试点补助政策。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研究制定了社区食堂试点补助标准。对60周岁及以上特困分散供养、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每人每天补助1餐,每餐补助2元。对3个社区食堂试点给予运营补助。社区食堂达到相关标准的,每年最高给予2万元运营补助。二是完善引导扶持政策。在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与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出台《阜新市社区食堂扶持补助方案》,对现有试点食堂的补助政策进行合理扩面。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同时,探索闲置资产盘活新机制,充分利用闲置空间改建社区食堂。探索志愿参与和爱心捐赠并行的运营模式。低龄老人可以申请成为志愿者,在社区食堂志愿服务,根据服务内容和时长积累积分,凭积分在食堂兑换就餐。

(三)提升服务质量与菜品管理

一是支持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在品牌化方面,市民政局已经设计了我市社区食堂LOGO和牌匾,试点社区食堂已经统一标识、统一牌匾样式,形成体现“厚道阜新、乐养无忧”理念的社区食堂品牌。在产业化方面,支持设置中央厨房的餐饮企业开设连锁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站,形成集中采购和加工后,分散销售的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引导连锁化运营方完善原材料供应链,不经过中间商、批发商,实现原材料从产地直接到食堂,节约采购成本。目前,大唐荣城社区食堂正在推进连锁运营模式,市民政局帮助协调社区闲置用房,设置老年人助餐服务站。二是加强安全监管。民政部门协同市场、公安、住建等部门制定完善《阜新市社区食堂安全管理办法》,从“门头”到“灶头”,实施一套社区食堂建设标准;从“前厅”到“后厨”,实施一套安全监管标准,责任到部门、到人。建立社区食堂运营监督管理台账,准确掌握全市各社区食堂运营状况、就餐情况、卫生环境情况等,以标准化、精准化助推规范化发展。

(四)完善配套设施与延伸服务

积极探索扩展社区食堂服务内容,融入医疗康复、心理调适、文体娱乐等服务内涵,让社区食堂扮演更多角色,把开在社区里变成“长”在社区中,真正融入社区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一是探索“社区食堂+老年大学”模式。利用就餐间歇,借助社区食堂场地,开设老年大学课程班,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充分激发社区食堂空间效能,以“时间”换“空间”。二是探索“社区食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中医康养”模式。将社区食堂与日间照料中心康养功能充分融合,为就餐人群提供营养风险评估、营养解读和营养指导,开展中药疗愈、中医理疗等服务,打造家门口的健康营养食堂。三是探索“社区食堂+传统文化”模式。充分挖掘街区传统饮食文化,组织社区群众包饺子、包包子等,增设“社区文化墙”,展示邻里公约、城市老照片和地名文化创意展板,构建极具社区特色的食堂文化,提升社区食堂的文化效应。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市民政部门将继续探索推动社区食堂建设,以社区食堂为切入点,不断丰富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努力将社区食堂打造成基层治理的新阵地,助推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幸福养老生活。




阜新市民政局

2025年5月15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